古人抚琴
海口曹量先生收藏的古琴。
曹量收藏的古琴腹内刻有造琴年款。
【神州乐器网讯】由于古琴音乐的曲高和寡,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属于稀有的乐器。但近年来的古琴拍卖出的天价,带动了这一稀有之物的收藏。为什么古琴的收藏如此的吸引人?里面有许多令人回味的奥秘。
中国古代常用琴棋书画来衡量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古琴作为四艺之首,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古代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据《诗经》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便已经有了古琴的存在,而在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从近几年的拍卖纪录排名来看,目前已成交的世界最贵乐器是北宋年间的御琴“松石间意”琴,在2010年以1.36亿元的天价刷新了世界乐器的拍卖成交纪录。而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琴,也在2012年以1.15亿元的最终价格成交,对比2003年拍出的891万元涨了近12倍,不断攀高的成交价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带动了古琴成为近年来一个越来越热门的收藏板块。
传世古琴一琴难求
“古琴收藏界有一种说法———‘清朝无好琴’,清代以前的古琴才具有收藏价值。但由于存世数量极为稀少,可遇不可求,因此不少古琴爱好者将目光转向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琴”。海南古琴艺术爱好者曹量先生说道。
曹先生珍藏着一张古琴,为仲尼式,形制简练质朴,端庄沉稳,通体髹黑漆,漆层有少许剥落,然琴体完整无损,音色空灵清润。腹内刻有两行铭文,左书:古沃州金子绳造;右书:大清光绪丙申秋八月(1895年)。可见该琴为晚清七弦琴高手金子绳所造。
据曹先生讲,所藏之琴得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在音乐学院工作的曹先生听闻学校正要清理一批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旧乐器,于是在废旧的乐器堆里淘得此琴,并保存至今。该琴曾经请当代制琴大师李明忠先生修复,为保存古琴原貌,李明忠先生并未对琴做过多的处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历代文人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早在礼乐盛行的周代,统治阶级就曾用礼乐来严格区分人的等级制度,《礼记》中有明确记载,“士无故不彻琴瑟”,《左传》中的“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韜心也。”可见,古琴不仅和当时文人士族的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始终是在文人士大夫中流传。
但事实上,由于古琴音乐的曲高和寡,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属于稀有的乐器,唐人刘长卿曾有诗曰:“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加之历史上的王朝更迭,风云变幻,尤其是清末民初以后,社会动荡加剧,遗失损毁的古琴不在少数,存世量日渐稀少,逐渐被现代社会所淡忘。
曹量介绍,古代的不少文人不仅抚琴也斫琴,如大家熟知的孔子、蔡邕、周瑜等人,但毕竟只是少数,且年代久远,其作品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目前传世可供收藏的古琴一般是从唐代所斫到民国期间的,而根据斫琴时代、稀有程度等又可分为三档,唐、宋两代的古琴因量少质佳而最为名贵,其中唐代的雷氏家族专为皇室提供御用名琴,可算是中国斫琴史上的丰碑,但存世之作已属凤毛麟角,在市场上难以见其踪迹,而价格也不会低过亿元;元、明两代和清早期所斫的琴为中端品种,有一定数量的遗存,市场价位一般在数千万元之间;清晚期和民国时期的古琴则因品质较逊、数量也最多,因此价位相对较低。尽管如此,包括民国在内的存世古琴数量应不会超过2000张。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珉中统计,最为珍贵稀少的唐琴全世界的收藏仅有18张,其中大陆藏15张、台湾和香港各藏1张、美国藏1张。而今这些琴多藏于博物馆内,私人手中仅有5张。由此可见,要想获得一件传世之物,可谓难上加难。
古琴收藏引人入胜
为什么古琴的收藏如此地吸引人?“琴与其它乐器的功用不同,在历朝历代的文人眼中,古琴并不是以取悦他人为目的,而是修身养性的工具。抚雅乐以参神明,抚慰自己的心灵,导人以善,故收藏古琴自古以来便是文人的一件乐事。”曹量说道。
在中国古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性理想,当人生仕途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会选择由儒入道,逍遥隐逸,但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认为古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无论是“琴者禁也”的理性,还是“琴者情也”的浪漫,其本质都是通过古琴倾注和渲泄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自己的好恶,从而将关注点从纷攘繁杂的外界拉回到自己最初的内心,继而更深地体察人性和天道。可见,古代的文人与古琴之间是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的,“左琴右书”,琴已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一日不可或缺的伴侣。明代文人屠隆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者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否。纵不善操,亦当有琴。”因此古琴的收藏早在古代便已经开始了。
其实,古琴在历代的收藏者眼中并不仅仅只是一件能演奏艺术作品的乐器,它们往往还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如唐琴的博大华贵、华丽润妍;宋琴的金光内含、色质温润;元琴的敦实明朗、强劲矫健;明琴的样式多变,清琴的质朴简练等等,历代得以传世的古琴精品都在其造型风格上与对应的时代有颇多的相似之处,体现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这些也都是让古往今来的收藏家们对古琴趋之若鹜的原因。
有时一些琴的藏家们也是名书画家,甚至是皇室帝胄,他们在琴上所作的书法题刻铭文不仅大大丰富了古琴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古琴收藏的吸引力。例如,以1.36亿元拍卖价格成交的“松石间意”琴,除了古琴本身有宋徽宗御制外,还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题,因此在身价倍增的同时也具备极高的收藏价值。
新制古琴并非
全部值得收藏
传世古琴的稀少使得古琴收藏市场一琴难求,即使藏家爱好者舍得一掷千金,也未必能够买到,何况还存在鉴定难度大、价格高昂等问题,于是不少藏家退而求其次,寻找购买一些当代斫琴名家的作品,价格则从数万至数十万元不等,这样不仅稳妥保险,在价格上也比较能够让人接受。那么当代新制的古琴是否都适合收藏呢?
曹量说,收藏新制古琴,必须是以纯手工制作的,因为斫琴师的每件作品中都融入了自己特有的品味、意趣、心性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这使得在木材的选取、漆的处理以及最终的调音阶段等都能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而这些不是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新琴能够做到的。因此,像当代斫琴大师王鹏、马维衡、李明忠等人的作品可谓藏家首选,而且具备一定的收藏升值空间。
传世古琴的升值空间
随着两张亿元古琴的拍卖成交,古琴的拍卖收藏市场也越发的繁荣和充满活力,不少的传世古琴得以在市场露面,世人在“一睹芳容”的同时往往也惊讶其高昂的价格,那么传世古琴过亿的价格到底值不值?以后是否还有升值的空间呢?
对此,曹量表示,“我认为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来讲,寥寥数张流传千年的古琴身价过亿也并不为过。古琴文化作为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在乐器家族中,也唯有古琴能获此殊荣。如果现在将‘大圣遗音’琴再拍一次,我相信价格还会有所突破,毕竟从唐代以来流传下来的古琴数量十分稀少,保存较好又可以演奏的更少,其不仅拥有文物价值还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申遗’的成功,和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震撼全场的古琴演奏《太古遗音》,喜欢、欣赏、追捧古琴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多,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万的古琴爱好者,掀起了古琴的学习浪潮与收藏热,因此未来古琴的升值空间依然很大。”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