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近年来,随着国学兴盛,古琴逐渐受人重视。近日,市博物馆收藏的古琴在沉睡半个多世纪后,重新奏响。
市博物馆的资料卡显示,共收藏了 11张古琴和 3张瑟,但经古琴专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市古琴协会名誉会长、华夏琴人联谊会召集人姜抗生鉴别年代真伪发现,其中3张瑟实际上是2张古筝,另有一张乐器暂不知为何种乐器,但初步确认不是瑟。
据市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这些乐器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收藏入馆的;也有的是市博物馆以10元-200元的价格,从市民手中收购而来。这些乐器,大多缺少弦,有的琴身有裂纹,有的缺少腿、柱等零部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大多收藏在市博物馆恒温恒湿的库房中。
姜抗生认为,这11张古琴中,除其中两面为民国观赏琴,两面为民国仿唐仿宋琴外,其余7面为明代至民国古琴,姜先生尤其对其中展出的一面做工精细的明琴和一面九嶷派创始人杨时百款的古琴赞赏有加。这面初步认为是近代琴学大师—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杨时百所做的古琴,制作年代约在清末民国初年,姜抗生认为,虽然因保存原因,琴身有损坏,但该琴音质好,经修复后,能够演奏。但也有假琴,如有一款琴,题款为“元和十二年禊日柳宗元造”,但实际上,该琴为仲尼式,属于宋代以后才流行的琴样,做工外行,琴没有低头(也叫流水),琴头过窄,龙池过长,没有纳音,无法演奏;从制作材质桐木上,初步推测,该琴制作于清末民国初。
姜抗生建议,市博物馆邀请故宫博物馆的专家进一步鉴定这些古琴,最终确认身份;依靠专家力量,修复这些古琴,专门录制演奏光盘,开展古琴演奏会等;还要研究这些古琴的制作技术,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当今古琴制造上,提高古琴音质等质量,降低古琴价格,让优质的古琴走入寻常百姓家。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鉴定的目的是,在研究基础上让更多沉寂库房的文物焕发新生,集结社会力量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遗产。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