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
南宋 彩凤孤鸣琴
宋- 元 仲尼式虎啸琴 杉木制
【神州乐器网】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优美的《论语》中,最为动人的是这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来这句话并不像我们惯常所理解的那样,是为一个异地朋友的远道而来感到内心愉悦。这个“远方”,它既是宽广无边的地理空间,更是恒无际涯的历史时间。上下纵横无边无涯的时空中有缘得以知遇,是何等的难得而令人欣喜。其间倾诉的,是对这宇宙人生中最为惊心的相遇所油然而生的感动。
一生寂寞的孔子食尽凄风苦雨、残羹冷炙,直到汉武帝时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时,才慨然感怀孔夫子是“至圣”,赞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一相遇,其间相隔五百年,使得“有朋自远方来”如此辽远而诗意。
上古时代的诸子为这样珍稀罕有的宝贵情谊,冠以了一个美妙的称谓“知音”。《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自此,古琴与知音,成为了通达天地人心的不二法门,合而为一不可分割。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言:“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说的是古琴,叹的更是这难逢难遇的心灵契合。于是曲高和寡的古琴,也如历代所有精神洁癖的文人雅士一样,“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孤傲清高如古琴,便一定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纯粹和孤寂。所以古琴演奏家李祥霆曾说,收藏古琴的门槛很高,因为喜爱古琴的人本来就很少,懂得古琴的人就更少,爱琴懂琴又有能力收藏古琴的人便更是微乎其微、凤毛麟角了。
而藏琴者与琴的关系,不仅是知音益友的关系,它更像伯乐之于千里马,怕的就是“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无数流芳千古的名琴,之所以焕发异彩,无不是因为藏者对其倾注的珍爱,远至东汉蔡邕从火中救材而斫的“焦尾”琴;宋徽宗“万琴堂”中排号第一、金章宗作陪葬的“春雷”;张敬修专辟“绿绮楼”珍藏的名琴“绿绮台”;近至经由王世襄先生之手而复活的国家一级文物“大圣遗音”神农式。
现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的“大圣遗音”神农式,为中唐宫琴,音色松秀透亮,造型浑厚优美,然而在发现之初,竟被定为“破琴一张”,漠然置之多年,如果不是遇到懂琴的王世襄先生慧眼识珠,珍宝亦已变柴草。
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入宫点差。在清点皇家最大的文物库房南库时,看到了一张破败不堪的旧琴,弃之于库角墙隅,弦轸具失,岳山崩缺,琴面灰白,宛如漆皮脱尽。遂定为“破琴一张”,编为“鲲字一零七号”,载入点查报告及后来的文物点查清册之中,仍弃之于原地。抗战期间的文物南迁也轮不到它,如此寂然沉沦了20 年。
1947 年,主持故宫古物馆工作的王世襄看到这张“破琴”,知为唐中珍品,立即移藏于延禧宫珍品文物库,并给它配上了青玉轸足。后又请来管平湖为之修理。
原来,南库虽是皇家聚珍之地,也不免年久失修之厄。雨天屋漏,泥水经琴淌下,年复一年,在琴面竟凝结了一层泥浆水锈,看去全是漆皮脱尽之状。管平湖历经数十日,终于在丝毫不损琴体的前提下,将这层泥浆水锈磨退干净,露出了完好的金徽与面漆,并为琴新装配了紫檀岳山与承露,使这珍宝历经劫难而起死回生。
正如王世襄先生对俪松居“黄花梨琴案”妩媚奇崛的出语:“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若琴是灵物,亦会感慨命运的跌宕以及知音者的知遇之恩。
同为稀世唐琴的另一张“大圣遗音”伏羲氏,与王世襄先生的缘分就更加奇绝而难舍难分了。王世襄的老伴袁荃猷先生善抚古琴,14 岁即师从汪孟舒先生学琴,造诣极高,后又经古琴国手管平湖先生亲授,琴艺通达精湛。袁荃猷弹琴时,王世襄常伴其左右,更戏谑的笑称自己为“琴奴”,爱妻及琴,深情如此可见一斑。
王世襄夫妇收藏过不少唐、宋、元、明古琴,而这张大圣遗音却是最为珍爱的。此琴原为北京著名琴家锡宝臣先生所珍有,1984 年,王世襄夫妇二人以饰物三件及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换得黄金约五两,再加翠戒三枚(其中最佳的一枚,为王世襄先生母亲遗物。)经著名琴家汪孟舒先生介绍,从锡宝臣先生之孙章泽川先生手中求得。此琴的意义更因请金禹民先生镌刻的八分书题记而更显无价:“世襄、荃猷,鬻书典钗,易此枯桐。”十二字的轻描淡写,镌刻了何等厚重的挚爱深情。
六十年间,夫妇二人对此琴视同拱璧,除“文革”十年被抄家之外,不曾须臾分离。直到2003 年袁荃猷先生病故,“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琴存人殁,对王世襄先生来说,其痛之巨岂可言邪?
于是,年事已高的老先生慨然将大圣遗音鬻出。此举无异于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当2003 年“大圣遗音”伏羲式古琴在中国嘉德[微博]拍卖会上以891 万元(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再拍达1.15亿元)拍出,创造了中国古琴拍卖世界纪录,震动市场,哗然琴界的时候,王世襄先生只是淡然地说:“卖多少钱都无所谓,我已经90 岁了,对一切都看得很淡。”专场拍卖会上,这张见证了这对耄耋夫妇一生琴瑟相和、相濡以沫的古琴,曾缓缓奏响了一曲《良宵引》,霎时震动人心。弦弦掩抑声声思,似将人带到那良宵已逝、蔌静窗虚,怀人不见而两鬓秋霜的情境中。如是知音者,闻之当已潸然而泪下,不得不为之动容。
然而在这载浮载沉的人世间,如此难能可贵的相遇相知,常人的福分又几许?许多孤寂的灵魂,也便将情志寄望于天地万物,纵情山水,卧云弄月,寻求物我两忘的禅意和琴人合一的须臾。于是白居易才会写下《对琴待月》的诗句:“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2009 年秋天,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泽古怡情”专场上,有一把叫作“月露知音”的明琴。它之所以特别,因为它曾是乾隆皇帝的爱物。乾隆非常热衷于收藏历代名琴,他曾请侍臣梁诗正、唐侃将宫中所藏历代古琴断代品评,分等编号,这张“月露知音”琴的地位,便是琴盒上所书的“头等十六号”。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或许琴的旧主人即是以此为意,命为琴名。龙池上部阴刻填金乾隆御题诗云:“月露与琴,是一非三,灭分别相,成无底篮,元酒既淡,尺帛浑素,谁知音者,唯问月露。”这寄喻月露为知音的境界,是否又如六祖慧能那指月的寓语一般,透着甚深微妙的禅机?
我与这琴有过一面之缘,它拥有凝厚的光泽,华丽的沧桑,黑漆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背面的铭刻精整古朴,阴刻填蓝彩的琴铭:“月露知音”,古秀依旧,隐约透着几分苍郁。看着这孤寥的承受数百年来风尘岁月重压下的琴体,又觉得它呆滞而无主,有一种失神的静默。带着被时间磨洗过的尊贵,琴上斑驳的记忆和苍茫的留恋,偶然竟渗出一点婉约的惆怅。可是谁还有能力骇然以存在于二十一世纪现代文明污染下所具有的心态去深入触及到一把历经沧桑的古琴的心事?
张爱玲的朋友炎樱说:每一只蝴蝶都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已无力地被忽略其价值了,而知音者于琴,就像蝴蝶是花的鬼魂一般,总会循着历史之外的吉光片羽,飞转回来,于时间的汹涛涌澜中,守护那些残存的传统和文明。每一张琴都有着无数流光溢彩的记忆,与其相互懂得的知音者彼此拥有过。在不同的时间刻度中,相同的知遇与观照,成就了无数个美妙绝伦,撼人心魄的传奇,关于古琴,关于知音,关于深切的彼此懂得。
最终,“月露知音”琴在拍卖会上以2184 万元拍出。或许对于收藏家来说,能够拥有一件实体的器物便是最大的满足,收藏的乐趣也在于此,不惜宝马雕车搜买花树星雨。
可是对于一个琴人来说,琴不过是装着金子的口袋,袋子锦绣也好,破烂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这件器物所承载着的“道”。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曾经对学生吴宁说:“你要记住,再普通的琴,一个琴家也可以弹出移情正心之曲,一张再好的琴,弹琴人也可以弹出浑浊之音。音乐在人不在琴。”他又说:“琴人与倒卖古董的商人对琴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一生中买过许多张琴,但都是当做乐器来买的,而不是古董。音乐是出于弹琴人的心与手,不全是因为琴的质量,更不是因为年代。”
能够说出这一番话的琴人们是不知琴的价值吗?相反他们恰恰是太知道这琴的价值了。累月经年的历史云烟中,如果没有这些琴人对古琴真正的赏识与珍爱,也就不会有今日这些足以震惊世界,屡创天价的完好珍品。多少琴人曾经刨心请命,曾经满腹悲悒,曾经尽心竭力为求保存的,绝不仅仅只是一具枯桐和它镜花水月的经济价值。
历经漫长的世事演变和浩瀚精深的文化浸润,古琴所代表的,已是传统文化与传统价值观本身。如今,古琴作为一个藏品,特别是因为它的稀缺,决定了它拥有无可厚非的经济属性。但它身上所承载的艺术和文化附加值也许才是真正重要的。
欧阳修有三张琴,自普通琴到张粤琴而雷氏琴,自称“官愈昌,琴愈贵”,可是“意愈不乐”,他于是反思曰:“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自释。若声利扰扰,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最后终于明白,乐在于心,“若有心自释,无弦也可”。拥有再好的琴,也不如拥有一颗自释的心。
《史记·乐书》说:“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一个“玩”字,道尽几许超然与淡泊,而所“养”的,也不单单是心里那一丝傲慢的轻愁。
说到底,琴不过是载道的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王世襄先生爱妻及琴的故事,令我们高山仰止那世上至深至美的以无声证无价的情谊;让我们知道这世上总有着这么些和金钱没有关系的真善美,曾如轻羽划破水面般于尘世掠过。
藉着古琴,又使我们明白,知与遇的无价情感,其实恰如月露一般“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深广如海,浩瀚无垠,却有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宁静绵长。
而月露所能感怀的,也不过是人心。
管平湖一生居住北京。自幼学画习琴,皆有造诣。民国时期以画谋生,兼授古琴。新中国成立以后,供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全力于古琴的打谱与演奏,成就卓绝,堪称一代国手。而管先生最后十多年间,演奏、录音皆用的是“猿啸青萝”琴。
“猿啸青萝”琴
“猿啸青萝”,通长120.5 厘米,隐间110.5 厘米,肩宽22 厘米,尾宽17 厘米。圆龙池径8 厘米,方凤沼边5.5 厘米。通身髹黑漆,漆面呈大蛇腹断,琴身嵌十三螺钿徽。配有象牙琴轸(缺一),青玉雁足。(早年更换下来的青玉岳山尚存)龙池上题五厘米见方“猿啸青萝”行书四字,池下铭文为二厘米见方行书:“事余欢弄,龙舞凤翔。诸色俗累,一时消忘。横琴山庐藏。”再下是五厘米见方满汉合璧“唐凯”大印。琴内项间右侧有浅墨书“太康二年于冲”楷书一行。龙池内两侧“一九五六年春 管平湖再修”刻款。
1977 年8 月20 日,美国发射航天器“旅行者2 号”,内装有“地球之声”金唱片,其中90 分钟的音乐共收有27 个曲目,管平湖弹奏《流水》,是所有曲目中最长的一首,也是唯一的中国音乐。时至今日,“旅行者2 号”已过访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流水》亦随同旅行到了太阳系的边缘。
夏莲居得“猿啸青萝”
此琴最早著录见夏莲居《渠园外篇十种·七·弦外音》“题猿啸青萝”:
丙寅岁暮, 归自东瀛。大风雪, 阻舟辽岛。层冰市声外无见闻。居停左一尘, 市古物, 物率膺。独一琴瑰异照眼。岳龈轸足皆玉, 谛审形制, 盖唐以前物也。询之云, 往贷客千金,持此偿, 十年无顾者。绌原值五之四售焉。触指渊宏, 泯绝木丝之迹, 沨沨乎泠泠乎而莫穷其际。攫之释之。又如松风之度遥壑,冰玉之漱幽涧, 真天籁之遗, 九德之选也。生平阅唐宋名斫可百数, 以此例之, 皆薪材耳。
( 此文所言“ 丙寅岁暮”,应是1926 年12 月至1927 年1 月之间。) 又《题名琴授受图九首》第七首:“此琴系满清某亲王售于大连某日商者。”
另据查阜西《奇琴猿啸青萝》记夏莲居言:“溥斋自云战前自日返国经大连见之于日肆,索价千元,以櫜金不足,电津求济,曾留滞五日守候款至,然后购之而归。”这段描述亦可作夏莲居初得“猿啸青萝”更详细的文字补充。
查阜西借观“猿啸青萝”
上世纪五十年代,“猿啸青萝”在中国古琴界受到很大的重视,当时琴界领导人查阜西先生曾登门求观,并郑重记录。
查阜西《溲勃集·卷二·奇琴猿啸青萝》:
郓城夏溥斋住近余宅,有接触,常盛称其所藏琴。昨与孟舒过访始得见其一,曰“猿啸青萝”,貌奇古、体大、轻重适中,大蛇腹断,断锋之距约二指,以灰糙极厚故也。面似圆拱殊甚而实扁平,侧视极薄,故底面胶合之线几逾三指,肩阔而腰不甚削,谓连珠则肩腰只各二凹而特深,黑漆,岳龈以玉,出音润、匀、静、透,按指轻、易、平、流;唯一缺憾则岳下至四徽之间,弦与琴面之距最大亦不及半指,致右指甲尖易触琴面,奏弄之际不可不有趋避之分心耳。
此文末署写作时间为1954 年2 月17 日。文中所提到的乾隆御藏古琴,既是海上名琴,乾隆御府珍藏之北宋宣和二年制的“松石间意”,现着录于《中国古琴珍萃》。由查先生对此二琴所做的比较,可见他对“猿啸青萝”的爱慕之情。
其后,“猿啸青萝”被查先生借到府中,琴界中人都前往观赏。故宫博物院郑珉中先生《论鉴定唐琴的两种方法》一文曾回忆当年经历:(查)先生因汪孟舒先生介绍,同赴夏莲居先生家,遍观其所藏古琴。见“猿啸青萝”琴,倍加称赏。因借归照雨室,更张以今虞琴弦,声音发越,极为润透。先生尽屏去它琴,弹之不忍释手。因请罗君福葆为之毡拓,其钟爱之情于此可知。
方阜西先生为“猿啸青萝”琴更弦抚弄之际,余适与吴鹤望君同诣查先生之庐,因有幸观赏和抚弄之。
管平湖重修“猿啸青萝”
此后不久,“猿啸青萝”转为管平湖先生所有,夏莲居作《题名琴授受图九首》以纪其盛:……平湖妙指天才,精力未衰。二十年前,曾嘱其习此二曲,倘能有成,足为琴林一大贡献。今幸得完此任务,嘉其勤劬,慨以海外所得猿啸青萝古琴为赠。此琴为平湖多年所想望而未能得者。……并嘱倩人写名琴授受图,以志琴苑一段佳话。
其诗有:
青萝旧事记犹存,共说山猿解报恩。是汉是唐姑莫辩,元音字字澈灵根。
一拂虚堂万籁沉,闻韶忘味古犹今。曲终鼓掌齐声赞,绝艺人操旷代琴。
在五十年代早期,管先生专门整理“广陵散”、“ 幽兰” 两谱,先用两年时间全力于最大曲“广陵散”的打谱,演奏风格亦随之大变,清刚俊逸。随之整理最古存谱“幽兰”,完成约在1954 年。古琴“猿啸青萝”易主,京中琴人均应邀在场观礼。只是在此之后管先生实际又付与夏莲居四百元人民币,作为部分琴款。
管先生不但是古琴国手,亦是公认的修琴圣手。1947 年王世襄先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库房发现一唐琴,原被登记为“破琴一张”。于1949 年向院长马衡先生建议,请管先生修治,历经一月有余,此唐琴被修缮的完好如初,这也就是极为重要的唐琴标准器:至德丙申款“大圣遗音”。该琴重修至今已逾一甲子,依然灿烂生辉,堪称古琴修复的不朽典范。
《题名琴授受图九首·弦外音》附程宽诗,附注云管先生“因重加修制,发现琴腹内有太康二年字样,始知此琴为晋制。”
管平湖剖修、重整“猿啸青萝”以为自用,弟子郑珉中曾经亲历,近年亦撰文追记此事:
平湖先生对自己用的琴要求极高,必欲九德俱全而后已,什么是九德?即奇、古、透、润、匀、静、圆、清、芳,指的都是声音特点,最后的芳字,似应是概括八德令人爱弹不忍释手之意。在传世古琴中九德具全的琴确是极少见的,当年奇琴“猿啸青萝”在查先生文中明确指出具有润、匀、静、透四德,尚缺奇、古、圆、清四德,所以管先生一定要为之调音的。……后来平湖先生剖修“猿啸青萝”时曾通知我去看,希望我在修琴方面再增长一点知识。可惜当时摆脱不开工作,只能在星期假日前去,所以只看了一次,是在将琴剖开之后,得知该琴也是用粘贴板条加宽的办法,因此剖修时找不到合缝的漆线,只得通过测量,量准厚薄用锯锯开,被当作原料使用的古琴,加工时已部分改变了原来的轮廓,原来仿佛是一张仲尼式。另外在腹内项间右侧有暗淡墨书楷字一行为“太康二年于冲”六字,下有墨笔圆圈中书一“二”字。至于如何调音,管先生说:“换去玉岳山,去窄胶合线大概可以了。”数月后再见到该琴,平湖先生说:“‘猿啸青萝’现在是一张九德具全的琴中绝品了。”此后管先生演奏、录音都用这张琴了。可见“猿啸青萝”的弥足珍贵。
“九德具备”如何难得?民国时琴学宗匠杨宗稷在其《琴学丛书·琴话》卷二曾有议论:“《太古遗音》云,蓄琴者欲其九德具备,毋收庸材。九德者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九德全者良不易觏,但得一二字,已胜于凡庸多矣。”
古琴“ 猿啸青萝”经康熙年间名家唐凯改制而起死回生,后来又与管平湖先生结缘,这是其他古琴所难有的奇遇。历经千百年的古琴,历史上皆经弹奏磨损,经高手髹整,每每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故宫所藏四张唐琴,“九霄环佩”“飞泉”音韵绝佳,历史上皆经剖腹重修。管先生所剖修“猿啸青萝”,琴音于润透之外,更增添恢弘,隐然有王者之气,是为中国古琴琴史中之重器。
“猿啸青萝”的重要地位
夏莲居记录“ 题猿啸青萝”: ……攫之之。又如松风之度遥壑, 冰玉之漱幽涧, 真天籁之遗, 九德之选也。生平阅唐宋名斫可百数, 以此例之, 皆薪材耳。此言比喻与“ 猿啸青萝”相比,其他曾见的唐宋名琴只能做为生火用的柴木,所言虽有过当,但也说明了曾拥有著名的北宋“混沌材”、收藏古琴颇丰的夏莲居对此琴的厚爱。(“混沌材”古琴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收藏 )
查阜西先生对“猿啸青萝”的评语是:余生平未见绝无音之琴,独此琴尚未遇 ;生平未见无木声之琴,独此琴不具木声。无,美德之至也;不具木声,则虽美而音量被限,而此琴较之昨年所见乾隆“御藏”松石间意之润而不透者却又胜一筹。是诚尤物,不可不记。
查先生平生阅琴无数,却认此琴为“尤物”。
管平湖先生重修后的评语是:“猿啸青萝”现在是一张九德具全的琴中绝品了。”在此后“猿啸青萝”陪伴先生走过了最后的十多年光阴。
郑珉中先生撰文《记弥足珍贵的唐凯藏琴》,记述了管先生后人所珍藏的这件“猿啸青萝”,可见郑先生对它的评价之高,以“弥足珍贵”来赞誉它。
1962 年12 月,为向全国人民介绍古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人民画报》特地发表《漫话古琴》,这是国家级别的权威介绍,登载了三张古琴的照片,“猿啸青萝”即在其中。
管平湖(1897~1967),名平,字吉庵,又字仲康,号平湖,江苏苏州人,一生居住北京。自幼学画习琴,皆有造诣。民国时期以画谋生,兼授古琴。新中国成立以后,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全力于古琴的打谱与演奏,成就卓绝,堪称一代国手。
查阜西(1895~1978),名夷平,字阜西,号镇湖,江西修水人,五十年代后长期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
杨宗稷(1863~1932), 字时百,自号“九嶷山人”,近代琴学大师,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1901 在总理学务处工作,同年,被聘为京师大学堂支应襄办。1909 年后由于政治腐败后就挂职另兼业务搞古琴事宜,于1915 年起在京开办了“九嶷琴社”挂牌办学教琴。
夏莲居(1884~1965),名继泉,字溥斋,号渠园,又号莲居、一翁,山东郓城人,与梅光羲齐名,是公认的大居士,又蓄琴。
近年古琴拍卖TOP15
LOT号 拍品名称 成交价 拍卖公司 拍卖日期
1 北宋 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 RMB136,640,000 北京保利 2010-12-05
2 唐 “大圣遗音”伏羲式琴 RMB115,000,000 中国嘉德 2011-05-22
3 宋-元 仲尼式虎啸琴 杉木制 RMB65,550,000 北京华辰 2011-05-20
4 宋元 仲尼式朱致远琴 RMB24,150,000 北京华辰 2011-05-20
5 明 月露知音琴 RMB21,840,000 中国嘉德 2009-11-21
6 晚唐—北宋 太古遗音琴 RMB20,720,000 北京匡时[微博]2009-12-16
7 晋太康二年 “猿啸青萝” 琴 RMB19,040,000 中国嘉德 2010-05-15
8 南宋 彩凤孤鸣琴 RMB13,800,000 北京翰海 2011-05-19
9 宋 钧天雅奉琴 RMB12,650,000 北京翰海 2011-05-19
10 宋 龙升雨降琴 RMB12,320,000 北京匡时 2009-12-16
11 宋 朱晦翁藏仲尼式琴 RMB11,200,000 北京匡时 2010-06-06
12 唐-宋 “云和”琴 RMB9,200,000 北京匡时 2011-12-05
13 唐 “大圣遗音”伏羲式琴 RMB8,910,000 中国嘉德 2003-11-26
14 明 潞王制 仲尼式“中和”琴 RMB7,820,000 华艺国际 2011-06-11
15 蕉叶琴 RMB6,720,000 北京匡时 2010-12-04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