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觉平,男,1957年9月出生,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浙江省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台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获中国首届二胡业余选手大赛成人组、2005年《“中录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二胡邀请赛》业余成人组、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民族器乐大赛二胡非职业成人组第一名;2012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非职业拉弦组第一名(金奖),综合总决赛亚军;获全国二胡大赛金奖,第二届“敦煌杯”全国二胡大赛成年组金奖
神州乐器网讯 张觉平是二胡演奏家,也会拉小提琴和大提琴。他曾多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并成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因斐然的成绩,2010年,受上海世博局邀请,他率台州民乐团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受到了中外听众的广泛好评。他说得最多的一句是:“二胡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我一直在做我最喜欢的事情。”
机缘巧合开始学二胡
说起张觉平学二胡的故事,其实只是机缘巧合而已。张觉平12岁时,一位二胡手在亲戚家小住, “当时听到二胡的琴声就觉得好听死了,就想学,于是就让那位客人教我。”张觉平说。
就这样,亲戚的那位客人成了张觉平二胡的启蒙老师。“第一次学的是《找朋友》。”张觉平笑笑说。回到黄岩后,他拿了两元压岁钱就跑到黄岩百货公司去买了他的第一把二胡,花了1元8角3分。
有了自己的乐器,张觉平就在大街小巷上觅师。在街巷里行走,听到里面传出二胡声,就去敲门,请对方教自己。“有时由母亲陪着,哪个老师拉哪个曲子好听就跟他学这个曲子。”张觉平说,这样的求学经历数不胜数,他都记不得有多少次了。
“初学的时候就是觉得好听、喜欢,从来没想过二胡难不难学,也没想过要学到什么程度,就是想拉得好听些,再好听些。”张觉平说。
在黄岩中学念初一时,他在黄岩剧院独奏《北京有个金太阳》,这次演出却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被坐在台下观看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4年时改名为黄岩越剧团)的人看中,希望他去宣传队工作,这样一来他与音乐的缘分越结越深了。
为学琴到处拜师
张觉平每天练二胡长达6个小时,练到兴头上,吃饭晚点、睡觉晚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在拉《二泉映月》时,他还时常把自己关在漆黑的世界里,寻找瞎子阿炳的感觉。
“为了提高水平,我就去杭州、上海找名师。”张觉平说,“当年浙江省里二胡拉得最好的沈凤泉老师、上海音乐学院的吴志珉老师、闵慧芬老师都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去上海学二胡的时候,找不到旅馆,他就住地下室,一住就是3个月。“去过很多次,每次都住地下室。”张觉平告诉记者,“后来才好一点。”
哪里有二胡拉得好的人在演出,他只要听到消息都会跑过去。1975年,他正在椒江的下陈劳动,听说临海将要播放一部电影《百花争艳》,里面有所有乐器的独奏,都是全国顶尖的乐器演奏家。为了看这部电影,他从下陈出发,乘船到路桥,再坐人家的自行车后面到黄岩,最后从黄岩坐拖拉机到临海,几番周转,在路上就花了一整天。到达后,电影票已经卖完了,他就想尽办法,最后从别人的手里买了过来。
二胡如人让人共鸣
虽然是机缘巧合才学了二胡,但是张觉平觉得很庆幸学了二胡。“二胡的琴音比较柔和、抒情,最接近人声,让人产生共鸣。”张觉平告诉记者,低调、不张扬,很像中国人的性格,这种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
如今,他演奏得最多的曲子是《战马奔腾》。以前没有书籍资料,广播里放什么曲子,他就跟着模仿,一般都没什么问题,但是这首曲子却很难。“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时,根本不知道怎么拉,怎么拉都不像。”张觉平说。这里面有很多新的技法,他一直想象不出是什么弄出来的,比如马叫声,直到在上海碰到一位老师,拿到谱子才知道原来是用弓摩擦出来的。
喜欢拉二胡的人对二胡也是钟爱的。“看到喜欢的二胡我就买。”张觉平告诉记者,虽然他有几十把二胡,但是常用的也就四五把。“二胡的音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天气适合用这把二胡,那种天气适合用那把二胡。”
最近,张觉平计划举办“台州市张觉平名家工作室”成员的独奏音乐会,正在紧张地排练中。这个工作室是2013年成立的,以他为领衔人,共有3个成员,分别演奏二胡、唢呐、扬琴,主要培养年轻一代在乐器上的表演。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