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古 琴

传统是条河 大师揭秘古琴音乐的传统情怀

来源: 2016-01-07 12:00

神州乐器网讯  关于古琴,我们总是能找到很多的典故,在古代诗词歌赋中,描写古琴的诗文不胜枚举,关于古琴的文章更是浩瀚如星辰,要想把古琴的有关文献通读一遍都非凡人所能。这大概是因为古琴的历史较长,而在中国音乐中,古琴被历代文人所喜好,乃至留下了众多的瑰宝,以供后人学习。而纵观中国音乐史,真正也就是一部古琴的历史。

传统是条河  大师揭秘古琴音乐的传统情怀
  作为一名古琴音乐的演奏者,了解古琴音乐的真正内涵,是首要的作业,通读古文关于古琴音乐的书籍、文章,是必要的。古琴音乐传统的定义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古琴音乐的哲学——审美观, 它的曲目曲谱 , 它的演奏技术(包括对古指法的研究), 它的音乐风格(流派,个人风格)。而如何从音乐中体会古琴的内涵,却是最重要的。本文想要探讨的就是如何从音乐中寻找古琴音乐的本真。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的老师吴景略先生就跟我说,弹琴最主要是要有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音乐中就是音乐的内涵,挖掘音乐的内涵成了我的主要功课。如今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和演出实践,对于古琴音乐的传统有了很多体会,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对于古琴音乐精神的理解,来自于老师的教导,在练习琴曲的时候,老师总是会说,你这个地方不够精神,你那个地方太精神之类的话,言外之意就是有的乐句表现不够,有的太过,不自然了,没把音乐的逻辑理顺,讲清楚。可见先生对于演奏时候的音乐处理尤为重视,先生还建议我要多听其他类型的音乐,包括戏曲、民间音乐,乃至西洋音乐,交响曲,甚至先生还能说出很多西方古典音乐作曲家的名字,告诉我要听这些音乐家的作品,有助于你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你拉过小提琴,这很好,但是小提琴也是线性乐器,而交响乐却是支体性音乐,有厚重感,非常有助于对音乐饱满性的理解,而这样的学习并不是说你要去模仿西方音乐的表达方式,而是要更好地了解音乐的本真。故此,我从众多音乐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音乐内涵与表现力。这些视为从老师处获得的对于音乐的理解。

而当我为人师后,需要更多地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时候,更觉得语言之匮乏而无以表达,更觉音乐之微妙尤以古琴为最。而在这时候,我会告诉学生,要把每首乐曲当做一幅画来看,当你从音乐中看见了画面,那么音乐就有了立体感。比如,在学习《梅花三弄》的时候,我就描绘出一段段的画面,讲给学生听,第一段的散音按音的结合都为低沉坚实的音,就好像是梅花的枝干,如枯树,当第一段泛音出现的时候,就好像梅花的苞蕾,此处有点梅之意境,第二段泛音便是梅花初放,而第三段泛音这是梅花盛开,暗香浮动,最后,寓意梅花坚忍高洁,映雪而开,全曲听来生动灵杰。当画面感扑面而来后,我们还可以用唱来体会乐曲的乐句,在唱的过程中了解乐句的气息和呼吸,以呼吸转换来了解音乐跌宕之精妙,这也是从老先生们处学来,每当乐句处理不好的时候,唱谱可以迅速解开难题,故此,多数时候以唱代之以言语。

教学相长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通过教学我也在长进自己对古琴音乐的了解,更深刻地理解先生所谓精神二字,在真正理解了精神二字后,我又在众多老先生所演奏的乐曲中体会每位老先生对于精神的理解,而通过研习发现又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对于音乐表现力的不同理解,以及个人打谱的个性体现而形成的个人风格之不同,如何对不同风格进行深刻理解从而获取养分,弥补自己对音乐表现力的单一性,又成为我的功课。

多听多弹是一个很好的研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研习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模仿老先生的演奏,从节奏,音律到强弱处理,尽其所能达到形似,然后放开模仿,大胆以自己理解重新构架乐曲,发现通过如此的一段学习经历后,使得乐曲音乐形象更为丰富,乐句更为饱满,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离骚》一曲,我为学生们选择的听辨以吴景略先生的早期录音、管平湖先生的早期录音以及吴文光先生的录像为主,其他老师的录音为辅,进行比较性教学,通过学习后,再让学生以自我打谱形式进行研习,演奏,从而获得了大量的音效信息,这些音效信息便是音乐精神的元素,将这些元素再进行架构性重组,完成了对乐曲深度探索,使得演奏者较为完善地体现乐曲的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内涵。

当然,研习琴曲也同时需要从文献资料里寻找一些古人对于琴曲的理解,那自不用说。而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如何从音乐中寻找古琴的传统精神所在,我认为这才是我们今天需要更多更深去研究的东西,音乐都有自我本真的内涵,如何从乐谱的字里行间寻找古琴音乐的本真,对于古琴音乐来说,由于它的历史绵延较长,史上又有诸多著作留给后人,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对音乐本真的了解而追求史料的堆砌。作为研习古琴演奏的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应该从音乐入手来了解音乐的本真。

记得当年我问吴先生是如何打谱的时候,先生说,你要照着谱子多弹,弹到滚瓜烂熟了,放掉谱子再弹,弹顺了,弹到完全的自然了谱子就打成了。后来在研究先生打谱的时候,又发现先生都用合参本打谱,甚至一个句子中就会用好几个版本,这使我非常吃惊,他是如何做到的?想来想去,想起先生说他会在记谱前把所有的版本先预览一遍,而他说得很轻巧的预览二字却是先生花了很多的时间把每个版本都弹得非常熟练之后,再脱谱进行自我整合的前期工作!就我现在来说,每每听吴先生演奏都让我有难以抑制的感动与兴奋,这就是我认为古琴音乐是我至今听过演过最为精彩的音乐之由。

而我也正是传习了先生们的传统理念来进行自己对古谱的再度创造,例如;我在弹奏《流水》的时候,弹奏了吴景略先生的谱本,也演奏了龚一先生的谱本,还研习了管平湖先生的谱本,综合这些谱本,我觉得管平湖先生的前段更为贴切,它有着山的雄伟与水的清丽,而到了流水段落吴先生的更为流畅和壮观,而在音乐的起伏和跌宕上,以龚一先生的音乐最为合理。在讲解时可观其变化,如前段为高山之巅,泉水叮咚,积水成溪,涓涓细流汇成大河,浩浩荡荡流向大海。全曲高低起伏至浩瀚如海,蜿蜒曲折却一气呵成。这便是如诗画般的精妙古琴音乐所带给我们的欣喜与感悟。古琴音乐之精妙在于音乐的本真,当音乐在你的手指间滑过的时候。

在这里,或许大家会说,我说了半天也没提传统二字,是的,我理解的古琴音乐的传统便是我们要研习的古琴音乐的本真。古琴音乐之所以最为精彩,我想这还是归功于前人的创造,是因为他们的音乐本真就是如此的精彩。

黄翔鹏先生常爱说的一句话: 传统是一条河。我觉得非常贴切和形象化: 每一段河流都会汇入新的溪水和支流,流过的水是不能重复的。我们很运气,古琴有大量的古曲谱,而我们的上一代人不仅教我们,而且留下了音响和教材, 我们又有无限的机会接触世界音乐和文化, 我们音乐传统和视野应该是丰富而宽广的。所以不去认真地从音乐里研究上一代、几代人的曲目和艺术风格,我们现代的琴乐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刻舟求剑式的去研究和学习古人的琴乐,不去融入我们的时代的音乐,不去发展新的音乐风格、曲目,并不是继承传统,因为我们的现代也是明天的传统的一部分。

总之,传统与现代,这个题目很好。不了解音乐的传统,也就没有音乐的发展,而不融入我们今天的,与上代人不同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内涵, 我们也就没有发展和继承传统。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