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钢 琴 > 正文

创新被指快餐文化钢琴家 宋思衡《肖邦?爱》惹众议论

2011年01月17日    来源:新民网    

  音乐剧《肖邦·爱》落幕已半月多,但议论仍在进行。焦点是这样的创新能否长期被人接受,换言之便是票房能否长期持满。在此刊登两位乐评人的文章,以飨网友。
  宋思衡的《肖邦·爱》多媒体钢琴音乐剧(在演奏现场改称音乐会)可以看作是对三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揉捏和进化。其一是去年6月亮相保利剧院的国家话剧院音乐话剧《肖邦》,其中穿插着钢琴家演奏。其二是音画配合的多媒体效果,灵感来源于默片时代的钢琴伴奏,让我想起了前不久亮相北京的夏佳三重奏对卓别林《城市之光》的即兴伴奏。其三则是传统的肖邦专场音乐会。宋思衡及其制作团队在国话版《肖邦》的基础上,减少话剧演员的戏份,删除与爱情无关的情节,增加音乐演奏的段落,辅以多媒体视频,虽然不是完全的创新,但在有限的空间和人员内已经做到极致。
  如果说整场演出中,音乐起到的是灵魂作用,两位演员(分饰乔治·桑和肖邦)起到的是对音乐的叙事和解说作用,视频起到的是渲染和烘托作用的话,那戏剧和多媒体更是一把双刃剑,对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影响究竟是如虎添翼还是画蛇添足,尚待观察。
  依传统之见,语言终结之处,音乐由此开始。音乐会上不会有演奏家的解说,是因为人们相信音乐有传达意境的能力,谓之“让音乐说话”。然而世风日下,人心浮躁,连把节目单读完都成为美德的今天,用如此肤浅的人物刻画和炫目的视频为音乐会造势,恰巧是快餐文化的胜利。幸亏宋思衡没有受音外之物的干扰。他的选曲涵盖肖邦绝大多数的创作体裁,甚至包括钢琴版的协奏曲。他演奏的前奏曲和葬礼进行曲为直白的画面增光添彩。撇开音外之物,这仍是一场有水准的肖邦作品独奏音乐会。
  可以说这是一次对音乐内容和戏剧及多媒体表现形式之间平衡的有益尝试。在此类跨界制作中,音乐家能够坚守阵地演出原汁原味的古典音乐实属不易。然而音乐家的梦想,必将是以音乐的力量,且只凭音乐的力量打动人心。待到宋思衡无需视频和演员的协助便能爆棚的那一天,也将是音乐的胜利和人性的焕发,更是对音乐家的终极考验。然而不管如何,这场满座且连加座和站票都卖得一干二净的音乐会有目共睹,社会效应初露端倪,文化价值可善加挖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2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