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积极地投入到继承和创新的伟大事业中去,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唤醒创新的激情。如果要有激情就必须解放思想,这是对传统的尊敬,不是背叛,否则将会一点作为和出息都没有。
——徐沛东
创新必须要有继承
什么是“创新”?我个人认为,创新一定是有继承的意义,创新一定是遵循人类自然的发展规律,生理的、思想的等各方面的要求,如果违背了人类的自然的状态,利用假恶丑进行的所谓创新就不能叫创新。举个例子来说,活跃在当前音乐创作前沿的作曲家们,大都是经过严格的、系统的训练,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学生不以为然,说:“你们过时了,我们现在弄得都是现代派,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我要告诉学生们,你可以进行创新理念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必须把你要学的基础学扎实。你必须知道和声的Ⅰ、Ⅳ、Ⅴ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只有这样你听着才舒服。你想创新?可以。要从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其实我们从和声学来讲,最初的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等等的发展,到后来多调性的发展已经很丰富了,已是打破了和声所有的戒律了,学作曲的都知道。但是如果你前期不好好地接受基础训练,最后你的创作是没有根的,你写的东西肯定就没有“道理”了。所以我告诉学作曲的朋友们,不要去追时髦,追求那些所谓的创新,觉得好像写得越怪、越奇越好。现在在传统音乐领域中确实有一股这样的风潮,我有时候就很着急,因为我们的同学经过多年的高等音乐学院的学习,毕业出来了应该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现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的作品有多少能用呢?我和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主任交谈,现在作曲系的“成活率”相当之低,一个班的大概有20几个学生,能出来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为什么?当然整体教学水平有待于思考,那么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时的老师杜鸣心就曾经这样说:“这没法儿教啊!拿着作业我看不懂!写的什么我不知道,这有点像画。钢琴下不去手,不知道弹什么。”我联想到我们中国音协举办的很多比赛,有的选手拿到了谱子,有时候还得跟他们解释,这样的情况,我甚至觉得这已经不是音乐,而是美术了。
继承就是对于前人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尊重、敬仰。说实话,我们现在系统的、可追溯的音乐历史才多少年?历史上的那些音乐教育经验、音乐大师的精华,我们现在学都学不完。当然不是说学老师你就必须按照这样的路走,还是要沿着自己的路走。所以在音乐学院训练,第一训练就是要训练基本功,得入门。和声、复调、曲式……你都得搞清楚。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训练同学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过程是痛苦的,创新的成果是幸福的。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我认为我很多时间并不是用在写作上,而是思考上。怎么样保持一个觉得是自己的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拿出一个是自己的语言的东西。我不赞成copy,再说得难听一点我觉得是剽窃。我发现很多学生拿着大师的作品拼凑在一起,甚至把大师的作品倒过来!这不是一种学习的方法。音乐是要从心底流露出来的,因此,你在生活中就得积累,其中就包括民族音乐的积累。
我是这样走上音乐道路的……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