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一支从乾隆时期传承至今的十番乐队,终于拭去尘埃得展真容。2月13日,本报报道连江琯头的拱屿十番队几位老华侨回国唱戏,渴望传承传统民乐一事,被海内外多家网站转载。昨日,中国音乐学院的采风队来到琯头,聆听来自300多年前的音乐。5月,拱屿十番乐队还将跨越海峡,赴台进行交流演出。
9日,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学子们观看下,十番队的老人们拿出看家本领,演奏了《雁来红》、《海底天》、《西江月》、《将军令》等几首十番传统曲目,曲调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婉转抒情,音乐在村委会的4层小楼上空飘荡。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学子们细心聆听着,纷纷掏出随身的设备开始摄录。
据了解,连江琯头的拱屿十番“纯如轩”成立于清末,由乡绅出资聘请福州茶亭十番的宝旺师傅教习,而后又有茶亭十番第一高手来第师傅到拱屿作头把师傅,尽得茶亭十番真传。百年间,因为消息闭塞,拱屿十番保留了“碎弓”等古代演奏技巧。
为来客表演吹逗管的胡依能今年94岁了。逗管是十番队的特色乐器,对演奏者的气息要求特别高。但在胡依能手指起落间,管乐声流畅地传出,乐音刚落,现场的师生纷纷鼓掌。
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田野调查和研究的民族音乐学家杨红说,没想到在连江的琯头竟然保留了这样古老的乐队、乐器和曲调,这除了地域上的原因,还有赖于当地的文化自觉。教授刘勇称拱屿十番为“中原正音”。他说,十番乐队中持弦乐的琴胡乐手,用的是板面琴胡,保留了古代中原的习惯。
“您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开始学琴?”现场,学生们拉住现场的演奏者,做起了资料搜集工作,分别录入姓名、身份证号、乐种、师承等信息。一些学生对照着描下乐器的形制和尺寸。这些资料将被纳入中国传统音乐资料库,起到保存、挽救传统民乐的作用。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练椰胡,拉了几十年,没想到自己拉的东西是宝贝,更没想到有人专程来听我们演奏。”73岁的椰胡手刘锦荣抚着胸口说,“我心里非常高兴。”
记者了解到,“原汁原味”的拱屿十番还获得台湾音乐学府的青睐,台南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3所台湾的大学发来邀请函,请他们去作交流演出。5月中旬,尚保留着“泥土味”的拱屿十番将跨过海峡,在台湾学子前奏响他们引以为豪的传统民乐。
“村里的拱屿十番队见报后,海外的乡亲看到了,他们都说这事做得好。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断在我们手上,我们的责任也更重了。”大胡手董家宝告诉记者。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