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传世唐琴大圣遗音故宫亮相 讲述从“破琴”到国宝的逆袭

2019年12月20日    来源:新京报    

大圣遗音背后龙池内,题写了朱漆隶书至德丙申四字,证明了这张琴诞生于唐代至德元年。

新京报讯(记者倪伟)唐代名琴大圣遗音近日走出故宫文物库房,亮相钟粹宫古琴馆。

钟粹宫改为古琴馆后,此次共展出11张古琴,唐、宋、元琴各1张,明代古琴2张,清代古琴6张。唐琴为大圣遗音,宋琴为清籁,元琴为仲尼式琴,明琴为龙门风雨和仲尼式琴,清琴为万壑松涛”“飞龙”“残雷等。

故宫现藏有古琴88张,唐宋元明清时代序列完整,继承了明清皇室收藏,建院后不断丰富,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古琴发展历史。此次展览展示了院藏历代名琴标准器,勾勒出古琴发展的历史脉络。

传世唐琴大圣遗音故宫亮相 讲述从“破琴”到国宝的逆袭

故宫钟粹宫古琴馆,观众在观赏最古传世名琴——“大圣遗音

大圣遗音:诞生于安史之乱

大圣遗音琴面为桐木,色黄质松,纹直而密。琴身通长122厘米,肩宽20.1厘米,通身漆黑色,退漆处露出栗壳色和部分鹿角灰胎,曾以朱漆修补。琴身上刻有大圣遗音和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下方还刻有篆书包含两字。

大圣遗音背后龙池内,题写了朱漆隶书至德丙申四字,证明了这张琴的诞生年代为唐代至德元年。这一年是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继位第一年。

北宋陈旸《乐书》记载:唐明皇返蜀,诏雷俨待诏襄阳。也就是说,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入蜀又返回长安后,诏令蜀中雷俨为琴待诏,负责斫成。大圣遗音琴很有可能是唐玄宗命雷俨为庆贺儿子唐肃宗即位而专门斫制的宫琴。

雷氏家族是唐代著名的斫琴家族,有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的美誉,好的雷琴选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四张唐琴,其中,九霄环佩是盛唐雷氏作品,玉玲珑为中唐雷氏作品,飞泉为晚唐雷氏作品。大圣遗音是最为典型的中唐琴。

古琴不同于其他乐器,几乎每把名琴都有专属名字,如春雷、飞泉、九霄环佩、龙门风雨等,大多描绘古琴的声音特点。此次展览中的清籁、万壑松涛、残雷等琴,足以让人遐想这些琴的独特声音。据称,以指扣大圣遗音的琴背,声音坚松有回响,按弹发音清脆,饶有古韵

大圣遗音之名最早出自汉代蔡邕《琴操》:琴,兼三才而备九德,真大圣之遗音也。筹展组成员刘国梁介绍,这句话意思是古琴的三种基本音色泛音、散音、按音,分别代表天籁、地籁、人籁,与天、地、人三才相应,一张理想古琴声音应该具备奇、古、透、静、润、圆、匀、清、芳九种品德。

刘国梁介绍,大圣遗音所表达的意思至少有两层:一层是尧、舜、文王、孔子等圣人所传的琴曲,另一层是圣人运用琴器、琴曲所传的琴道,或者说是圣人之道。

破琴一张一级品甲

故宫大圣遗音琴曾经历过一段被重新发现的历史。

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在养心殿南库看到了这张琴,并记为破琴一张。故宫博物院古琴专家郑珉中曾回忆,当时屋子漏雨,雨水给淋得跟个泥壳似的,岳山也掉了半拉

1947年,王世襄先生在养心殿南库再次看到了这张琴,并注意到了腹款的年份。其后,故宫请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修理。1949年,这张琴重配岳山、雁足,修整完毕后,迁入延禧宫库房保存,重新定名为大圣遗音

1960年,古琴专家郑珉中、顾铁符为大圣遗音琴写了一段鉴定意见:传世最古之名琴,造型优美别致,色彩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富丽,不愧是一件天府奇珍,琴中之宝,定为一级品甲。

除了故宫的大圣遗音,世上还有另外一张同名的古琴,也是至德元年所制。

另外一张大圣遗音原为王世襄、袁荃猷夫妇所藏,龙池两侧刻的隶书是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16字,下方有困学玉振两方印。2012年,这张大圣遗音1.15亿元被拍卖。

宋代名琴也被乾隆盖章

大圣遗音较为清爽的风格不同,此次展出的宋代清籁琴,背面琴底几乎刻满了文字,这出自乾隆皇帝之手。

清籁琴为南宋时期斫成,是清宫旧藏。琴底龙池上方刻填青篆书清籁,其下是乾隆御赏方印。再往下直到底部,一共刻了7首琴铭,用五种颜色填充,这7首诗来自梁诗正、董邦达等7位乾隆朝词臣。

传世唐琴大圣遗音故宫亮相 讲述从“破琴”到国宝的逆袭

宋代清籁琴局部

配合古琴的展出,故宫还从文物库房拿出一系列相关文物,放入古琴馆。

如明代的琴盒和明清琴谱,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古琴的保存与使用。展厅复原了古人抚琴的场景,使用的是明紫檀木琴桌、清代天然木扶手椅、紫檀方几等家具。

传世唐琴大圣遗音故宫亮相 讲述从“破琴”到国宝的逆袭

配合古琴展出的一款明代琴盒

传世唐琴大圣遗音故宫亮相 讲述从“破琴”到国宝的逆袭

清代青玉乾隆御笔再题乐律全书册

古人还将与琴有关的元素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借用古琴的形状,制成了各种材质的琴式盒、竹雕听琴图香筒、歙石琴式砚、黄玉琴式镇纸等用具。汉代陶抚琴佣、神人抚琴跳舞纹镜等文物,则将琴文化的纵深从唐溯回至汉代。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魏明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