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神州专访 > 正文

雨溅海棠花未央 访古筝新秀高阳

2011年09月06日    来源:华音网    

  高阳,古筝新秀。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省烟台市,六岁半习筝。200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李萌教授。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生。


  曾荣获:第一届“胃吉安”杯民族器乐大赛一等奖;第七届“首艺杯”推新人大赛器乐组金奖;全国少儿庆“六一”汇演金奖;文化部——第一届民族器乐独奏比赛古筝少年组铜奖;第四届雅士利杯全国少儿电视艺术大赛器乐类金奖;首届“青少年演艺推新人大赛”器乐组 北京赛区金奖、总赛区金奖;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古筝比赛优秀奖;第二届“金芦笙”民族器乐大赛金奖;


  在校期间每学期均获专业优秀奖,多次参加专题及交流活动。2008年于北京音乐厅首演多声筝独奏曲《藤缠树》。并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播放;2009年演奏录制多声筝独奏曲《藤缠树》,收录于“天天艺术”出版的《藤缠树——首张多声筝作品专辑》;同年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多声筝专场的演出;近几年来,曾到全国各大高校进行交流演出,如:湖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大学音乐学院,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艺术学院等等;2011年受外交部之邀于人民大会堂为外交部长及其各领导演奏;同年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联盟聘为古筝演奏家;四月份于江西南昌大学同吕若溪首演著名教育家,演奏家李萌教授创作的多声筝二重奏《八面风》;七月份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九大院校专场,首演了由自己和青年作曲家杜飞儿移植的多声筝协奏曲《行云流水》。并演奏录制,收录于“环球音乐”;八月份受到加拿大魁北克音乐节的邀请代表中国器乐演奏家参加本次音乐节,并以以独奏以及协奏的形式奏响多个音乐厅,受到市长及听众热烈的反响。




  华音:在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专业的比赛中,半决赛时在传统作品选择上您选了一首名为雨溅海棠花的作品,此作品之前少见比较陌生,是新作品吗,在本次比赛的作品选择上,与以往比赛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吗?您认为选择的作品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嘛?如果参赛作品是由台下某一位评委创作并演奏过的,参赛选手选择这首作品作为比赛曲目,评委会因此打出高分吗?



  高阳:参加比赛时很多选手都会遇到的相同的烦恼,就是由于种种局限所致,不约而同的“邂逅”于一些固定的、相同的且适合于比赛的作品,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出现了局限性。然而这届金钟奖不同于以往大赛,在半决赛时没有规定曲目,允许参赛者自主选曲。我想大赛有意对这一点进行了解放,那么我们选手应该利用好的这一条件更全面更适合的展现自己。扩展这个舞台,使之更精彩。而《雨溅海棠花》这首作品属于潮州音乐流派范畴,也是我最钟爱的流派之一。相对于演奏技法、风格旋律上我都有所把握。的确在我演奏这首作品之前,此曲出现较少,我记得当时询问了很多老师与朋友也没有找到该作品的曲谱,但因确实喜欢所以只能自己听着仅有的一段录音一点点的记录下来,过程还是有些”崎岖”的!但是最终得到老师和大家的肯定我内心还是很欣慰的。其实通过记谱,自己也在此过程中体会出了一些心得与感想,我认为对于古筝这件传统的民族乐器来讲,传统、经典的作品在数量上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也许很多同专业的学生也会感觉到,从附小一路学习到大学,在作品选择上会显得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会偏激的觉得没有什么作品可演奏了,对传统、经典的作品可挖掘的空间也是越来越窄,而作为一名专业的学生,我更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点能力,理解与不断积累,创作、移植、改编,一些有价值的作品出来,为拓宽古筝艺术的空间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对于作品会直接影响选手比赛的成绩这个问题,我认为会,人是有感情的,有感情就会有倾向,就连普通(所谓业余)的听众也都会有令自己钟意心动的音乐,我想评委也是如此的,都有偏好的口味。但是专业评委更多的是客观考虑演奏者的专业性,包括音准、技术,节奏、感情、表现力等等,而最为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作品。包括音乐性格,技术难度等等,如果为了取悦被人或为了高难度而选择高难度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假如我是一名评委,某一位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演奏我创作的作品或者是我经常演奏的作品,说实话,我首先肯定会感觉到欣慰,毕竟自己的作品或是拿手演奏的曲目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有选手演奏它,才会证明它是有价值的。但如果要说因为这样的因素在评分时,评出过于主观的分数,这个对我来讲,是做不到的。我想,能够在高层次与高水平的大赛上做评委的老师对这方面的拿捏一定是谨慎公平的,是不会将个人感情凌驾于客观评断之上的。以自己的演奏与参赛经验来看,参赛的选手选作演奏评委创作或经常演奏的作品反倒更难拿到高分,因为评委对于这首作品把握的会更加深刻,在作品的细节上也会更加的严格要求,所以这对于参赛的选手来说,便是个极大的挑战,也会为自己带来不少的压力。



  华音:由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技术人员创新研制的多声弦制古筝获得成功。请您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台多声弦制古筝吧?古筝作品《藤缠树》就是由李萌老师于2008年专门为多声弦制古筝而创作的第一首独奏曲,您认为这首作品体现出了多声弦制古筝哪些与众不同的特色与技术特点呢?请您简述一下《藤缠树》所表达的意境?



  高阳:多声弦制古筝从外形上来看,是在原有的传统古筝基础上加入了双排码,但是它的长度,宽度与传统古筝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演奏方法和调调方式也并未改变,也就是说演奏者在传统古筝上演奏的作品,在多声弦制古筝上也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与以往一些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乐器厂商在改良传统古筝时,或多或少会因形制的改变,继而在技法上有一定的调整,且大大的束缚了演奏者的指法等问题,李萌老师正是鉴于此,因此对于多声弦制古筝的改革方案十分谨慎。从多声弦制古筝的音色上来说,多声筝在弦质方面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研制我认为比传统古筝在音量和声音浑厚度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多声筝最大特点在于音域加宽了,且适用于十二音体系的复杂转调关系,这也就方便了一些当代作曲家的创作思维,扩大了他们的创作空间。在现代的古筝作品中,传统古筝所暴露出来的局限性主要存在调式的转变上,传统古筝并不像二胡、扬琴等民族乐器一样,可以随意的驾驭十二音体系,而多声筝的出现与面世,则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多声弦制古筝可以双面五声弦制、双面七声弦制、右面五声左面七声、右面七声左面五声、同时可以在筝的左手面将音域调高一个八度,还可以根据弦的张力自由调成半音阶或微分音阶。可以说,无论在在面对变化音或是音域问题上都非常方便演奏者自如的演奏,借用李萌老师的一句话说:“研制多声弦制古筝并不是为了解决转调,但该乐器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乐曲中的复杂调性变化。” 简单的来讲,在一些涉及十二音体系的当代作品中,频繁的转调对于在舞台上演奏的演奏者来说,是很困难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传统筝中复杂的转调是需要通过移筝码实现,频繁的转移筝码首先不能保证的就是音乐中最大的问题音准。也无法在曲目中保证快速的调整,意境也会受到影响,破坏了乐曲的完整性。我在近期演奏的一些现代乐曲中,也较多的出现此类问题。比如在我最近移植的古筝作品《行云流水》中,就遇到非常多的在传统筝中难以解决的复杂转调,《行云流水》这首作品本是作曲家为箜篌这件乐器而创作的协奏曲,箜篌在解决变化音且转调问题上非常方便,但是移植在古筝中,却为自己的演奏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传统古筝上试了很长时间,总是觉得不能很完美的展现这首作品,那时真的恨不得自己再多长处两根手指去演奏,后来我在李萌老师的启发下,决定实践用多声弦制古筝来演奏这首作品,在多声筝上我选用的是右侧为七声调式音阶,左侧为五声调式音阶,去掉重复音共有三十二个音,首先在音的方面我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如遇到变化音以及调式外的音符时,右筝没有的音我可以用左筝的音去填充,同样左筝也是。这在点上传统筝是做不到的,而这样在同一架古筝上迅速的填充音符与转调,的确是最方便的方法。

  《藤缠树》这首古筝作品虽然说是为多声弦制古筝而创作的,但是更加准确的说,应该是多声弦制筝更适合演奏这首作品。我认为这首作品从另一方面极大体现了李萌老师内心张力以及极为丰富细腻的感情,大抒胸意且畅快淋漓,藤缠树被喻为一个载体,体现了相互依靠、相互缠绵的关系,为听众呈现出一段悱恻的爱情故事。藤缠树也仿佛像多声古筝左右筝之间弦弦相扣相互萦绕的关系特点吧。

  《藤缠树》取自于九腔十八调的客家民谣。这首民谣以藤缠树来暗喻男女间的深情,已到缠绵难分至死不渝的情境。“世上只有藤缠树,人间哪有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闻者岂能不动容?他的故事与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一些相似之处,唯美之中略带悲情色彩。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可以概括为凄美悲伤,泣涕涟涟,缠绵悱恻,相扶守望,风雨袭来情不变,百转千折愁断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3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